图片
图片
图片
国学经典
共学勉之
图片
王伯大,南宋福州人,字幼学,号留耕,嘉定七年进士,以清廉正直著称。
其《四留铭》蕴含深刻的“留有余”哲理,即在各个方面都应留有余地,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天地、国家、百姓及子孙的责任与担当。
它教导我们,不应穷尽一切利益归己所有,而应保持人与社会、自然关系的和谐,谋正当利,适可而止。
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,也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,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,不忘回馈社会,关爱环境,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。
《四留铭》的智慧,至今仍具有启发性,提醒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中寻求平衡,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赢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《四留铭》原文
南宋·王伯大留有余,不尽之巧以还造化;
留有余,不尽之禄以还朝廷;
留有余,不尽之财以还百姓;
留有余,不尽之福以还子孙。
图片
01.留有余,不尽之巧以还造化;
这句话意味着在运用智慧和才能时,应留有余地,不将天赋的才能完全耗尽,而是将一部分“巧”归还给自然,顺应自然规律。
心得感悟:
在现代社会,我们常常强调效率和极致,但王伯大提醒我们,智慧和才能的使用也应有度。
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能破坏自然平衡,也可能让我们失去对未来的预见和适应能力。
留有余地,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,也是对未来的负责。这种思想启示我们,在追求发展的同时,应保持谦逊和节制,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“大巧若拙”,真正的智慧往往不在于过度的施展,而在于恰到好处的运用。
02.留有余,不尽之禄以还朝廷;
即便在享受朝廷给予的俸禄和资源时,也要适可而止,不贪求所有,将一部分禄让渡回朝廷,以示对国家的感恩与忠诚。
心得感悟:
在权力和资源的诱惑面前,保持节制和感恩之心是难能可贵的。
王伯大的这句话提醒我们,不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。在享受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权益时,我们应有所回馈,这不仅是对国家的责任,也是对社会的贡献。
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,它鼓励我们在个人发展的同时,不忘回馈社会,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。
图片
03.留有余,不尽之财以还百姓;
即使在获取财富时,也要留有余地,不将其全部据为己有,而应把一部分财富归还给百姓,造福社会。
心得感悟:
财富的积累不应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。王伯大提倡的是一种富有责任感的财富观,强调施恩于民、反哺社会的重要性。
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,财富不仅是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,更是社会资源和机会的结晶。因此,适度拥有,回馈于民,是对财富观的一种升华。
这种思想启示我们,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,也应关注社会的福祉,通过分享财富,我们不仅可以创造更加良善和可持续的社会,也能彰显一个人的人格高尚。
“财散则民聚”,深刻表达了通过财富的合理分配和回馈,可以赢得民心和社会的和谐。
04.留有余,不尽之福以还子孙。
不要把祖上积淀的福份享尽,要懂得留给子孙后代。
心得感悟:
《周易》中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,强调了积累善行和德行对于家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性。
王伯大的这句话提醒我们,对后代的责任不仅仅是物质的传承,更重要的是精神和价值的传递。过度消耗资源和福分,不仅损害了环境,也剥夺了子孙享受自然和文化传承的权利。
留有余福,意味着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,也应考虑长远,为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。
这种思想鼓励我们在发展中寻求平衡,不仅为了当前的繁荣,也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。
图片
愿与君共勉共行!图片
END
欢迎关注“国学仓管员”谢谢帮忙“点赞”+“在看”! — 往期精彩回顾 —✿ 1.王阳明这4句话,值得深入体悟:静处体悟,事上磨炼。
图片
✿ 2.名相寇准的这篇千古奇文,全文仅42字,却如洪钟大吕般振聋发聩,说透了人生六大悔事。
图片
✿ 3.这篇千古奇文,全文仅100字,却说透了人生哲理和处事原则。
图片
✿ 4.唐太宗李世民的《百字铭》,字字藏智慧,句句含哲理,说透的做人处世之道,值得深深体悟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鼎合网-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-网上炒股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