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原题呈现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萧统在《文选序》中说:“老、庄之作,管、孟之流,盖以立意为宗,不以能文为本。”先秦诸子的创作注重“立意”,而非单纯追求形式的华美,但其论说大多文采斐然,自成一格。
上述材料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启示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一、理解材料核心材料引用萧统《文选序》对先秦诸子(老子、庄子、管子、孟子等)的评价: 1. “以立意为宗”——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,写作的根本在于表达深刻见解,而非追求形式华美。 2. “不以能文为本”——不刻意雕琢文采,但最终却“文采斐然,自成一格”,说明深刻的思想自然能带来优秀的表达。 核心话题:思想(立意)与形式(文采)的辩证关系。 二、明确写作方向材料提示“上述材料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启示”,因此写作不应局限于文学创作,而应拓展到: 1. 艺术领域(如绘画、音乐、建筑等)——真正的大师追求的是内在精神,而非浮华技巧。 2. 学术研究(如科学、哲学)——伟大的理论往往源于深刻的思考,而非华丽的表述。 3. 人生追求(如价值观、修养)——真正的优秀源于内在积淀,而非外在包装。
最佳立意:深刻的思想(立意)是根本,但优秀的表达(文采)会自然涌现。 三、参考立意角度1. “内容为王”:思想是表达的灵魂 - 先秦诸子之所以流传千古,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深刻,而非文辞华美。 - 如《庄子》的寓言、《孟子》的雄辩,都是思想的自然流露。 2. “无意于文而文自至”:深刻的思想自然带来优秀的表达 - 真正的大师不刻意追求形式,但因其思想深邃,表达自然动人。 - 如鲁迅的文章犀利深刻,语言风格独特,但并非刻意雕琢。 3. “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” - 思想是根本,但恰当的表达能更好地传递思想。 - 如《红楼梦》不仅思想深刻,语言艺术也登峰造极。 4. “警惕形式主义:过度追求技巧而忽视内涵” 六朝骈文、明清八股文过于追求形式,反而空洞无物。 当代网络时代,许多内容浮于表面,缺乏深度思考。
【佳作展示】
立意高远,方显文章价值
萧统在《文选序》中曾言:“老、庄之作,管、孟之流,盖以立意为宗,不以能文为本。”此言犹如黄钟大吕,振聋发聩,引领我们深入思考文章之真谛。先秦诸子,虽无刻意雕琢文字之功,却能以其深邃的思想、独到的见解,成就流传千古之佳作。其创作注重“立意”,而非单纯追求形式的华美,为我们树立了文章创作的典范。
立意,乃文章之灵魂。古人云:“文以载道。”文章之所以存在,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,更是为了传递思想、启迪智慧。先秦诸子深知此理,故在创作时,他们将立意置于首位,力求通过文章传达自己的政治主张、哲学思想。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,以简约而深邃的语言,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;孟子的《孟子》,则通过雄辩的论述,表达了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。这些作品,虽无华丽辞藻,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熠熠生辉。
立意高远,方能成就伟大篇章。在历史长河中,那些名垂青史的文章,往往都是因为其立意高远、思想深邃。如杜甫的诗歌,关注社会现实、抒发人民疾苦,被誉为“诗史”;苏轼的散文,既有豪放之气,又寓人生哲理,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。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,成为不朽之作,正是因为它们立意高远,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。
然而,在当下社会,有些文章却过于注重形式的华美,而忽视了立意的重要性。这些文章往往堆砌辞藻、矫揉造作,看似华丽,实则空洞无物。这样的文章,不仅无法给读者带来思想的启迪,反而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。因此,我们在创作时,应该学习先秦诸子的创作精神,将立意放在首位,力求通过文章传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深刻见解。
当然,我们强调立意的重要性,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文采的作用。事实上,好的文章往往都是立意与文采兼具的。如先秦诸子的文章,虽然注重立意,但同样也讲究文采。他们运用比喻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使得文章既深刻又富有感染力。因此,我们在创作时,应该在保证立意高远的前提下,努力提升自己的文采,使文章更加完美。
总之,“立意为宗,不以能文为本”的创作理念,对于我们今天的文章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我们应该学习先秦诸子的创作精神,将立意放在首位,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采水平,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鼎合网-网上配资平台配资门户-网上炒股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